姓名: | 王友明 | |
领域: | 人力资源 企业战略 生产管理 仓储物流 企业文化 | |
地点: | 广东 广州 | |
签名: |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247
- 博客访问:499158
资源基础论 源于彭罗斯( Penrose,1959)的资源基础论认为,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企业的扩张取决于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这一理论强调富有生产力的资源,尤其是管理层的作用,而且内部管理资源的性质与可得性限制了企业在某个时点上扩张的方向和程度。从资源基础论的观点出发,每个企业都是独特的资源和能力的结合体,而且这种资源和能力总是有限的,受到时空的约束。因此,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集中自己的优势资源于其擅长的环节,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而不应面面俱到、包罗万象。其实,一个企业也几乎不可能在所有的价值环节都最具竞争力,选择自己最具竞争力的环节是明智之举。 现实中,企业也只能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一两个或几个环节上具有明显优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并能够满足客户价值需要的独特能力。在资源基础论的指导下,企业按照自己在各自优势的环节发生了分化,一些企业成为专注于研发、市场运作和品牌推广的品牌厂商,另一些企业则集中于制造环节,成为品牌厂商的供应商,两者建立联盟伙伴关系共创双赢,已是现代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重要趋势。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提供的大量廉价劳动力、优惠的产业发展政策、大量基础性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催生了OEM加工产业在中国的市场,也很好的应证了资源基础论的观点。 国际产业分工理论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加速了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步伐,任何国家都无法包揽一切。如西方国家为了利用对方的技术优势,不约而同地开展行业间、企业间乃至生产流水线的水平分工协作,从产品专业化到零部件专业化,再到工艺流程的专业化分工的范围和领域更加广泛,各个生产工序己延伸到了几个、十几个国家。国际分工越发达,各国企业之间相互依赖和协作的关系就越密切,仅依靠增设分支机构、组建合资企业来扩展产销体系是远远不够的,即使企业有能力建成多样化的体系,也很难做到反应敏捷、转换灵活。大的跨国公司也不可能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市场上随心所欲。因此,力不从心的全球市场开拓者们只有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市场。 按照国际产业分工理论,欧美等发达国家一些先进企业先后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异常激烈的对于全球优秀OEM制造国(地区)及代工企业的争夺战,早先的韩国、台湾,随后的东南亚,前几年的中国大陆,以及现在开启的越南、印度、非洲等国家或地区。OEM制造国(地区)及制造企业的争夺实际就是这些国家(地区)在全球化国际产业分工领域而言在产业政策、劳动力成本、原材料采购及物流供应链上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跨国企业因而把很多诸如制造、加工、组装等劳动密集的职能放在这些国家(地区)完成,以获取更大的成本优势,同时还可以更快地满足当地及周边市场的需求,并节约运输成本。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理论的回顾,就可以很清楚的知晓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OEM产业高速发展的生产机理及历史由来...... 致力管理、IT水平提升,携手客户共创美好未来!QQ:59154653 |
一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